1.1895年,魏仁義創立味草堂:(1869-1929),祖籍不詳,祖上數代皆是游醫,膝下育有一子魏傳先,卻因遇山洪卒于1922年。1895年時,魏仁義于在留下老街街北有慶春橋旁創辦醫藥館,醫館名稱源用了祖父的醫著《百草味記》,取名為“味草堂”。并立下“四不”的十六字店規,“藥不欺瞽[gǔ],價不欺眾,逢亂不漲,遇彌不拒”?!邦币鉃槊は怪?,這里指對人事看不分明的人。整個店規釋義為:藥材真實,任何人來買都一視同仁;價格薄有利潤即可,不拿高價欺客;逢亂世時所有藥材不漲價;遇到垂死之人求醫問藥也不拒之門外。
2.1929年,丁興章接管味草堂:丁興章(1890—1957),紹興安昌人。在家中排行老大,由于少時家中貧困,于14歲離開老家到頭蓬做工。由于他樂于助人,腿腳又勤快,經常幫鄰里鄉親送些米油之類的生活用品。久而久之,頭蓬上上下下有需要買個米面的,都叫他幫忙跑腿,還適當給些銅錢當作勞務費。丁興章18歲那年,就開始正式做自己小本生意,從事糧油米面生意。那時候他沒有自己的店面,只每天從集鎮上的糧油店先賒了物品,推著小板車沿路叫賣。這樣積累了幾年,從小板車到門面房,在他23歲時,正式創立了“丁裕泰”商號,由于他人緣好,做生意又肯吃小虧,他所經營的雜貨店、糧油店生意一直比別家好得多。31歲時收購了位于蕭山頭蓬當地的大戶“河豐商行”,之后開設銀店、藥材店、酒店等商鋪。20世紀一二十年代,丁興章名下已有9家商鋪、72間房子,當時在頭蓬已頗具影響力。
丁興章因經營藥材店而結識了的魏仁義之子魏傳先,他第一次走進味草堂,看到味草堂的十六字店規后,對魏家老先生魏仁義肅然起敬。后因生意往來與魏家漸成莫逆之交。魏仁義痛失獨子后長年纏綿病榻,丁興章對魏仁義及其夫人多有照顧。魏仁義臨終前將味草堂托付給丁興章接管。
3.丁興章擴展味草堂的經營:丁興章接管味草堂后,不僅繼續經營留下的味草堂,還將在自己在頭蓬的藥材店商號改為味草堂,一切按照味草堂的店規進行經營。因感念魏家的恩情,又感概于魏家的遭遇,心中對人生八苦頗有感觸,他自己是從苦日子一步步走過來的人,對窮苦百姓本就多有憐憫。又因他素來信佛,心中對佛家所言的“慈悲”有自己的理解。他常說,醫者慈悲,當以救人為先,聲名次之;以治病為先,利潤次之。并將醫者慈悲四字制作成匾,懸于味草堂店內。并告誡子女及工人,萬不可為了顧全店的名聲而將病人推出門外,如遇到病人付不起藥費的,可按成本價或低于成本價兩成的錢收費。
他不光把“慈悲”二字掛在堂內,更是放在了心里。那時候頭蓬的人們臨江勞作,晴天則曝于烈日之下,雨天又受冷雨澆身,以致很多人都身患關節風濕病,而當時頭蓬的醫生對于這種病的治療卻效果甚微。丁興章便四處尋訪名醫,并花費重金從臨安請到一位治療關節病的老中醫來味草堂坐診,專為當地百姓治療風濕關節病。為保證治療效果,像治病所需的一些地域性比較強的草藥,秦艽、千年健、澤瀉等,他會以高出市價一兩成的藥價從供貨商手中購得優質原材料,以保證醫師的用藥選擇。
他還給味草堂定下了“四季煮”的行善規定。所謂四季煮,即是按照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煮好對人體有益的中藥茶飲放于堂內,供人取用。在炎炎夏日時,來味草堂喝茶的人最多,所以丁興章每年夏天都會因此臨時多聘一個伙計,專門燒水泡制中藥茶。燒好泡好,還要等茶冷上半個時辰,等茶溫度合適宜直接飲用時,才能倒進前堂的茶桶中。由于百姓的口口相傳,味草堂名聲漸起。
4.十九世紀四十年代,丁吉祥將味草堂開到臨安、富陽等地:丁興章的三個兒子接管了家業后,味草堂由丁興章的次子丁吉祥繼承。不理俗務后的丁興章發現腰頸椎病等骨科疾病、女子婦科病這些都容易久治不愈,非常容易反復,給人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丁吉祥依父命千方百計尋訪骨科中醫和婦科圣手來味草堂坐診。后由于臨安的老中醫的嫡傳弟子不愿意來頭蓬,丁吉祥與父親商量之后,決定在臨安開一家分店。又在富陽尋得一位婦科圣手,在味草堂坐診幾年后,由丁家出資,在富陽開了一家分店。從此,味草堂的每家店都各有所長。又因為中醫與西醫不同,講究尋根問源,所以并不像西醫那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同的病引發出不同的癥狀之間是互相關聯的。所以深諳此理的丁吉祥經常組織大家一起討論交流,提升醫術,以求共同為百姓解除病痛。很多老蕭山人不惜路途遙遠長途跋涉到頭蓬去尋醫問藥。相較于丁家自創的“丁裕泰”,反而是味草堂聲名傳揚得更遠。
5.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味草堂因公私合營納入衛生院:晚年的丁興章將丁裕泰、味草堂都交給了三個兒子打理產業,自己樂得含飴弄孫,整日帶著孫子們玩耍,給孩子們講故事。其中他最喜歡講的就是關于他和魏傳先以及味草堂的故事。每次講完,都不忘補一句,如果我那魏傳先兄弟還活著,味草堂一定比現在經營得好。丁興章之孫、次子丁吉祥之子丁慶棠就是聽著爺爺的傳奇故事長大的。 解放初期,國家推行“公私合營”,丁家的商鋪被納入公家經營,味草堂藥店則被納入衛生院。丁慶堂直到今天還記得,面對一堆被拆下來的店招,年邁的爺爺丁興章看著“丁裕泰”、“丁裕昌”時只是默默的流淚,當看到味草堂時,卻情緒激動,抱著味草堂的店招和十六字店規號啕大哭。
丁慶棠在1960年隨親戚到東北從事藥材生意,心中一直忘不了爺爺抱著味草堂店招大哭的情景,心心念念要恢復味草堂。后因文化大革命,無奈返回家鄉進入糧站工作。
6.2011年,百年味草堂恢復經營,2015年被浙江省商務廳認定為“浙江老字號”:丁慶棠之子,丁吉祥之孫——丁志偉于2011年起開始恢復經營味草堂。丁志偉生于1969年,大學畢業后在蕭山日報做記者,后于2004年開始從商,他創立的眾聯文化事業機構十余年來,從當初的一間小小復印店發展成為今天擁有2000多平方米的辦公場地,有一支100多名大專以上學歷的專業人才團隊。并有下屬公司杭州眾聯廣告有限公司、杭州市蕭山區眾聯文化藝術團、杭州眾聯建筑裝飾有限公司、杭州智新塘創意園、杭州湘湖燕爾婚慶禮儀服務有限公司、杭州眾聯龍門創意生態園有限公司等。服務領域涉及大型節慶活動、廣告設計制作發布、展覽會議、婚慶禮儀、藝術品收藏及展示、文化休閑旅游等文化創意產業等。經過十年的艱苦創業,眾聯文化事業機構經營現已覆蓋全省,逐漸成為業界知名的民營企業。
丁志偉的文化事業越做越興隆,其父丁慶棠當初想恢復丁家祖業味草堂的希望又重新燃起。丁志偉小時候也常常聽父親說起太祖父和味草堂的事,為了完成父親的心愿,他決定恢復味草堂這塊百年金字招牌。在2011年去注冊商標時,卻被告知味草堂已被北京的一家公司所注冊,雖屬無奈,可丁志偉并沒有放棄恢復祖業的想法,他幫父親談妥了與愛心大藥房合作,在其連鎖店內開設味草堂中醫藥專柜,用這種方式慢慢探索中醫藥店的經營方略和市場環境。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4年底,丁志偉終于與北京那家注冊了味草堂的公司談妥了味草堂商標的轉讓事宜,他注冊了浙江味草堂醫藥有限公司,并將名下的產業之一,建筑面積30000平方的杭州智新塘創意園售出,準備將更多的精力用來經營浙江味草堂醫藥有限公司,并用他十年來浸淫商海所積累的經驗和人脈,擦亮“味草堂”這塊歷經百年風雨的金字招牌。
由于丁志偉經營有方,“味草堂”于2015年被浙江省商務廳認定為第五批“浙江老字號”